自考网 专业计划

江苏自考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考试计划

2024-12-05 00:00:00  来源:成人高考网

字号: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段)专业考试计划(2024版)
       专业代号:2120301   主考学校:南京农业大学
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
11504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
2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3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413000英语(专升本)  ♦7
5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6
614048农业经济学  ♦6
700134农业统计学4
814050农业企业管理学  ♦5
914049农业农村政策学4
1008988农产品营销学  ♦4
1112658农村金融学4
120335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
1314043农村发展规划考英语者,选考不少于4门课程,不少于22学分;不考英语者全选。6
1400209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6
1502680农产品加工4
1606187农业概论6
1702678农业推广学6
1814782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0
学分合计不少于75学分

专业报考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报考。申请本科毕业的考生,须持有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毕业证书或本科结业证书。
课程中以 ♦ 结尾的为学位课程,学位授予条件按主考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相关文件执行。


专业代号:X2120301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类型:专升本

主考学校:南京农业大学

考试计划课程设置(2021 版)考试计划课程设置(2024 版)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考核方式
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笔试
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2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笔试
300015英语(二)◆任选1门14313000英语(专升本)◆7笔试
27016日语◆14
27017法语◆14
27018俄语◆14
400054管理学原理◆64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6笔试
5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6514048农业经济学◆6笔试
6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2600134农业统计学4笔试
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2
706173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6714050农业企业管理学◆5笔试
800129农业政策学(一)◆6814049农业农村政策学4笔试
906332资源环境经济学690335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笔试




1008988农产品营销学◆4笔试




1112658农村金融学4笔试
1006629生物工程导论◆61214043农村发展规划考英语者,选考不少于4门课程,不少于22学分;不考英语者全选。6笔试
1102680农产品加工41302680农产品加工4笔试
1206187农业概论61406187农业概论6笔试
1302678农业推广学61502678农业推广学6笔试




1600209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6笔试
1400182公共关系学不考外语者换考课程4




1500290农村社会学4




1602683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5




1755534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1714782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学分合计不少于75学分学分合计不少于72学分

说明:

1.2024版专业考试计划启用后,设置两年过渡期,从2024年7月至2026年6月,具体过渡办法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2024 年版)“一、关于专业考试计划对照的说明”。

2.不在上表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替代关系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2024年版)“三、关于部分课程考试的说明”中的“(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明”。

3.关于2021版考试计划中不考外语者换考课程说明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2024年版)“三、关于部分课程考试的说明”中的“(二)本科外语换考课程的说明”。

4.关于实践课程替代关系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2024年版)“三、关于部分课程考试的说明”中的“(四)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说明”。

5.2026年7月以后获得的计算机相关证书不能替代00134农业统计学。

6.ℼ◆”课程为学位要求课程,学位授予条件按南京农业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相关文件执行。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应考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考试计划,由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202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基本规范(2021年)》制定。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农林经济管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能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经济管理、项目管理与科技成果推广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求应考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应考者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农业农村政策和法规,能够熟练应用农林经济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农村发展规划等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生活中的经营管理、市场分析、科学决策等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包括:

(1)掌握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趋势、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3)具有农业农村行政企业管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创新思维能力;

(4)熟悉国家新时代农业发展领域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农林经济管理的前沿理论、农业农村应用前景、农经发展动态、行业需求以及国际发展趋势;

(6)具有一定的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的科学研究及实践能力,满足生产第一线或农村基层工作需求;

(7)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历层次与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层次,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本科水平一致。

本专业各门课程采用学分计算,各门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以上为合格。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获得该课程学分。

凡持有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毕业证书或本科结业证书,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5门课程的合格成绩,累计达到72学分,毕业论文考核成绩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凡符合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应考者,可按规定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经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主考学校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四、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应考者在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须按照主考学校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完成后由主考学校组织评阅答辩。毕业论文采用等级制计分,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五、主要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3.英语(专升本)(课程说明略)

4.管理学原理(中级)(课程说明略)

5.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是本专业的必设课程。本课程从农业生产、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者三方面的特殊性阐述农业经济学的特点,通过系统介绍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及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结构体系和内容取舍上,力求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不仅注意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条理性、成熟性和规范性,而且密切关注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使应考者能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6.农业统计学

农业统计学是本专业的必设课程。本课程是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分析社会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侧重于统计方法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应考者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统计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数据的类型、统计学的常用术语、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计算工具;二是描述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集中趋势的描述、离散程度的描述、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等;三是推断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7.农业企业管理学

农业企业管理学是本专业的必设课程。本课程是基于农产品及食品的特性及其在生产、流通、消费方面的特点,针对涉农相关企业经营管理而建立的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管理课程。本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大量的涉农案例分析,在加深应考者对涉农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应考者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涉农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应考者关注现实发生的与涉农企业管理相关的问题,系统了解涉农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涉农企业管理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通过涉农企业管理过程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利用涉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有关涉农企业管理问题的专业技能和初步实践经验。

8.农业农村政策学

农业农村政策学是本专业的必设课程。本课程介绍了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农业政策体系和具体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农业政策的本质、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以及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有关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掌握农业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具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9.农产品营销学

农产品营销学是本专业的必设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农产品营销整体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结合市场营销学和农业经济学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的新型、交叉性边缘学科,是在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应考者全面理解与掌握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实现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转移的一系列活动的机制、条件以及主要农产品的流通规律。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应考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10.农村金融学

农村金融学是本专业的必设课程。本课程在理论阐释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实践展开论述,在讨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同时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分析农村金融改革的最新进展,兼顾其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论述改革的进程、认识改革的绩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掌握农村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组织架构,特别是对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农业保险、农村数字金融等有所了解和熟悉,并能够思考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

1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本专业的选设课程。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掌握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环境变化及其经济原因、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配置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的利用特点和最优配置、共享资源的特点和最优配置、环境政策设计、自然资源核算、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以及生态补偿机制、贸易与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

12.农村发展规划

农村发展规划是本专业的选设课程。本课程是农业基础科学,也是横跨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多种技术的高度综合性交叉学科。本课程以农业资源区域差异及农业发展规划为核心,调查、监测和评价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研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保护途径,揭示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力合理配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基于农业资源与区划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对策;强调基于农业资源的农村发展制度创新的需要和可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分析框架,培养应考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3.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是本专业的选设课程。本课程是认识和了解社会现象,获取和分析研究数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应考者社会科学基本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为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提供数据支持的重要手段。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原则、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径;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和SPSS统计软件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原则、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径;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巧;掌握抽样的方案设计和具体方法;并能利用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和SPSS统计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最终提高应考者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提高实际调查研究的能力。

14.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本专业的选设课程。本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的应用技术课程。农产品加工是研究农产品利用、加工理论、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和综合利用的一门技术学科。它以农产品为原料,根据其化学成分、组织特性、理化性质和利用途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加工制成各种粗加工、精加工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种类,促进品质改良,降低生产成本,从农产品中获得较高的产值和经济效益。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能,为农业产后领域的发展,利用推广农产品加工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15.农业概论

农业概论是本专业的选设课程。本课程是让应考者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农业、农业形成与发展、农业地理与区划、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组织与管理、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市场与贸易、农业科学体系、农业科技革命、现代农业建设、农业调查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

16.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是本专业的选设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应考者充分了解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应考者熟练运用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农业推广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农业推广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掌握与农业推广有关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做法,熟练掌握农民行为改变规律、农业推广的信息沟通和服务要领、科技成果推广的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和推广项目的计划与管理,熟悉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

六、其他必要说明

1.参加本专业相关课程学习需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等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

2.笔试课程使用的教材及考试大纲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当次考试公布的信息为准。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网信息来源网络,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